網頁

以生活提案為導向的新文創時代來臨



<以生活提案為導向的新文創時代來臨>
 

 
去年,我注意到網路上一則徵人消息,是日本企業在招募儲備幹部,主要工作內容是規劃執行一種新型態的商業空間「Book & Café」它結合了餐飲與圖書的複合式經營。為什麼注意這則消息呢?因為前不久就聽說日本的蔦屋集團TSUTAYA有意來臺灣開設分店,這真是令人興奮的消息。
 
 
過去以來,誠品書店所引領的文藝世代。已經來到新時代的關卡,越過最耀眼的黃金期,在松山文創園區(松菸)傾全力打造的全新創意點子,確實吸引不少致力於自有品牌、生活風格、設計創恴人才進駐與吸納廣大的消費能量,但人們依然渴望更新的訊息來刺激文化消費,對於文化大國日本對外輸出的產品訊息向來敏銳度極高的台灣,在吹捧著文創大旗的時代氛圍下,似乎也遇到難以想像的瓶頸。
 
 
如果說誠品書店是理想書房的延伸,它曾經為中產階級帶來美好生活的想像空間,以及知識經濟的領航者,如今它更像是在百貨公司裡面有個理想書房的樣品屋;曾經以提升生活品質為企業核心精神,如今面對蔦屋書店的異軍突起,帶來了新的文化產業革命,或許誠品書店內部從業人員也有如臨大敵的危機感,這種競爭心態勢必導向一股全新的動能,讓相關的文創產業重新思索未來的定位與發展,從長遠角度來看無疑是好的發展趨向。
  
 
<咖啡店✕書店,新業態引領潮流>
 
 
約莫從千禧年左右開始,日本大都市興起一種「咖啡店✕書店」(BOOK CAFE)的複合商業型態。許多咖啡店紛紛設置專屬的閱讀書區,提供消費者舒適的閱讀角落,一些進駐百貨街的大型書店也附有精緻小巧的咖啡吧,讓客人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讀著剛買來的書,像是迷你的知識充電站。
 
 
蔦屋書店TSUTAYA於2011年成立了代官山T-Site,結合建築與設計二大元素,打造潮流時尚人文空間環境。很快的成為整個亞洲圈喜好書店、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甚至廣告行銷領域這些走在尖端消費者的朝聖之地。接著,在日本陸續出現了函館蔦屋書店、湘南T-Site,在不同城市的分店都別具風格,完全不像是連鎖店經營模式自我複製,而是依據地區消費人口的特性和建築本身所擁有的環境條件,量身打造專屬的複合式人文商業空間。
 
 
<未來圖書館的創新管理> 
 
 
而蔦屋書店TSUTAYA與公共設施結合的武雄市立圖書館也是朝聖者打卡的觀光熱點。去年六月,筆者曾造訪武雄市立圖書館,從佐賀市出發往北的鐵道來到武雄市這個地方,那裡風景很優美,圖書館坐落在一個靠山邊恬靜的角落,被公園的草坪所圍繞,你一走進去這座圖書館,
 
 
我看到的是一種未來的公共空間型態,經由動線的設計,將圖書閱覽區和書店販售區以及影音的圖書室,很明確的做出區隔。進入其中閒晃的人們,很快就被書香圍繞的氣氛深深吸引,忍不住把書架上所有新書雜誌,甚至一些文創相關的周邊商品,一個一個拿出來端詳檢視。
 
 
在純粹的圖書館閱覽空間與書店的商業空間,蔦屋書店TSUTAYA這二者之間取得一個完美的平衡,你甚至可以點杯咖啡在公共區域坐在那邊看書聊天討論都沒關係,空間非常敞亮,而且透過自然的採光,讓室內彷彿有一種身在戶外的感覺,自在而舒適,更別說那些,有著巨大藏書量的超高層書架。環繞著整個圖書館的二樓以及三樓。當下我有一種好想把書店區所有陳列的雜誌和書全部買回家的衝動。


我好奇的是,這個慾望到底從何而來呢?是對於知識的渴望,名牌的追求,還是帶有無比魅力,影響並且改變我們生活樣式的一種創意魔法?我覺得蔦屋書店很擅長將設計和有趣的事物融入空間與環境之中,他設計也不只是一間圖書館,一間書店或者咖啡店,他設計的是整個場所,消費者願意來到這裡,探索新知,感受美學的地方,在蔦屋書店裡很容易激發創意工作者的靈感,或是居家生活的一些設計發想。
 
 
<未來城的想像從書店開始>
 
 
過去曾經筆者翻譯過一本外文雜誌《未來車》,內容是關於世界各地知名的汽車設計工業,以及名校的工業設計學院,為了設計人類未來的生活。提供給學生們一個研發基地,設計屬於未來生活的各種新產品或是大眾運輸工具,那是概念先行的設計導向雜誌,將工業設計與未來生活風格融合在一起。
 
 
大概是一九九六年吧,那個時候,對於未來城的想像,就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了,只是還沒有到普及一般消費大眾的商品化階段。再連結到蔦屋書店的體驗消費,從湘南T-Site到二子玉川蔦屋電器,結合當代設計與未來感的商業空間,還有大阪枚方T-SITE,都呈現出一種以生活體驗為主軸,以書架延伸出去的知識系統,然後和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進行橫向的聯結,讓整個百貨商場空間,變成一座從書籍目錄立體展開的生活圖書館。
 
 
每一項生活中所需要的物件,不同的器具,消費用品以及商業活動,他都可以跟書本的知識進行一個有機的連結,書本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文字載體而已,在蔦屋集團的設計團隊運作之下,書本瞬間活起來了,變得更加立體,更符合人們在生活上的各種需求。像是你走到食譜區,你看到架上有亞洲與歐美的食譜,有料理小說、飲食文學、各種食材產地來源的故事,小農的有機農法,接著你就來到一個有機廚房,你可以在那邊一邊看書一邊享用,專業的廚師正在料理的有機食物。
 
 
你想瞭解攝影,攝影區不但有各種攝影器材工具的雜誌,關於攝影與美學的書,知名攝影大師的傳記,你還可以買到店裡面推薦的相機,數位相機也好,專業器材也好,還有專業人士為你講解如何運用這些器材拍出好照片,跟著書架一起走入攝影的世界,而這樣的銷售方式正是生活提案的實演展現,感覺到背後有一個善解人意的空間導演,把每一項元素精心安排,讓消費者主動地走進螢幕裡,演出不同的生活劇本,大大開拓了人們的消費生活文化想像。
 
 
最讓我驚奇的是,蔦屋書店TSUTAYA並不局限於單一商業空間設計,它綜合圖書,百貨商店以及各種生活消費空間,更強調如何用設計力來帶領人們朝向美好生活邁進,或是讓人們重拾對生活的感受性,而這個部分正是未來城的想像。
 
 
可以想見在2020到2025年之間,其實大部分未來生活模型已經完全被建構起來,而蔦屋集團不斷努力的目標,不僅是打造書店的複合商業空間而已,其實它正在為我們建構未來城市生活的一種理想型態——結合衛星城市的造鎮計畫,創造出社區生活與商業空間更縝密的互動連結,幾乎是未來城的設計藍圖具體呈現,這就是蔦屋書店迷人的魅力所在,書本所扮演的角色也從休閒娛樂的非必需品,轉變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必需品,人們對書店的渴求也與日俱增。
 
 
<選書技術才是空間魔法的關鍵>
 
 
談到書店和咖啡館,在臺灣其實很多個性咖啡館店內都有閱讀角落,在日本這樣的閱讀咖啡館設有書架更是習以為常,你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從事個性小店經營者通常擁有自己一套對事物乃至世界的看法與美學,知識的汲取對店主來說格外重要,而這些美學與知識的累積自然地呈現在書架上,那是一間店無可取代的內涵所在,我特別喜歡這種具有老靈魂的咖啡館。
  
 
「咖啡店✕書店」(BOOK CAFE)的複合商業型態,原本蔦屋集團背後運籌的CCC株式會社於2003年提出的,社長是增田宗昭先生,BOOK CAFE並非只是將咖啡店和書店結合起來而已,更著重於咖啡飲品和餐點的選擇上,以及生活風格類型的選書上,都有專業人士負責挑選和設計,這部分需要相當程度的知識基礎才能做到,不是在一個商業空間裡頭隨意放幾本書,就能夠形成相同的文化氛圍,重點在於選書技術,什麼樣的人選書?如何選?選給誰看?如何陳列擺放,每個細節都藏著不少學問,若是少了選書這樣的關鍵元素,空間就少了靈魂。
 
 
回過頭來看,選書這件事也跟設計有關,它是編輯力,設計力,文案力的綜合展現,必須將這些元素細心編排,才能為整個新形態的空間服務。所以人們在這個空間裡面所享受到的,不是咖啡和書香而已,其實,人們正在享受一種在家庭裡或是工作環境無法享受到的文化氛圍,一種新穎的美學風格和生活態度。
 
 
前不久,無印良品在台南成立第一間海外書店MUJI BOOKS ,我一直很想去無印良品書店逛逛,聽說那裡的選書相當有趣,整個書區的陳列也很講究選書的功力,主題式選書提案將圖書區分成很細的類別,也有專為特定的閱讀族群嚴選的書目,著重於居家生活的舒適感,無印良品向來給人一種新生活特有的觸感,而MUJI BOOKS則是從選書帶領讀者探索內在的靈魂,陳列上當然更著重於和現場商品選物的適切搭配,充分展現了知識與生活物件息息相關的美學風格,這些帶給了台灣的年輕人,新銳設計師,廣告業主,創意工作者,很好的學習環境。
 
 
<跨領域的知識整合能力> 
 
 
日本作家吉井忍出版《東京本屋記事》書中也有採訪到日本的選書達人幅允孝先生,筆者十分敬佩的一位專業人士,他對於書籍的涉獵領域極廣,也擁有跨領域的知識整合能力,東京的幾個重要的BOOK CAFE,以及知名書店的陳列都出自他的手,現為「有限公司BACH」代表的幅允孝,忠實傳達出書架的演出是多麼重要的空間靈魂推手,被日本媒體譽為Book Director絕非浪得虛名。  
 
 
他說:「走一趟世界,親眼見證那些重要的東西,你才有自己和那些文化、美術及建築的一種距離。在你身體里有了這個實際的感覺,才能用自己的語言向別人說出自己的立場和想法。我現在的工作是把書推薦給大家。用自己的語言,也就是用變成自己的血肉的語言推薦給大家,和從哪兒學到的語言描述一本書相比,這兩種語言的熱度不一樣的。」總是要有文化的積累,以及內化在身體裡的語言,才能去傳達出書本難以言喻的那種感動,那種跟文化相連結的訊息基因,這是身為選書師的神髓所在。
  
 
並不是在飯店或是青年旅社擺放書架就叫做文創,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文創,是利用設計來改善我們的生活,能引導我們從商業空間傳遞的美學訊息去延伸更多的生活面向的創意思考,更多靈感,工作與學習還有生活上的更多啟發。當人們把蔦屋書店TSUTAYA視為文化朝聖地的同時,其實心中也隱含了對於未來理想生活的憧憬和仰望,如果真能讓這些商業空間帶給我們的影響落實在生活之中,我想應該就是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吧。
 
 
書店是人類文明的象徵,蔦屋書店TSUTAYA讓空間即設計,空間即媒體的概念具體成型,持續透過書店這樣的一個經營型態向大眾傳達新的訊息「書本是最好的生活提案」我們理想的未來生活確信可以在書店裡找到答案,這便是它無可取代的價值主張。
 
 
本文作者為荒野夢二書店主人,文化觀察評論者。
明報世紀台北國際書展專文【香港書店沉寂,臺灣書店蘇醒】
攝影 / 撰文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圖: 蔦屋書店 武雄市図書館​

沒力史翠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